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口腔舒适化治疗过程中风险防控的基本原则、风险管理流程、麻醉管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开展口腔舒适化治疗的医疗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Title:Consensus of Expert Guidelines on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al Comfort Care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CHSA 087-2024《口腔舒适化治疗风险防控专家共识》中关于镇静深度分级的变化,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旧版共识中,镇静深度仅分为浅度和深度两种。而在新版中,增加了中度镇静这一层级,并对各层级的定义及适用场景进行了细化。例如,浅度镇静患者能保持自主呼吸,对语言刺激有反应;中度镇静时,患者的意识水平降低,但仍可维持气道通畅;深度镇静则需要专业人员密切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以中度镇静为例,其主要适用于时间较长且操作复杂的牙科治疗。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方式,如口服药物或吸入麻醉气体等,并在治疗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同时,还需准备急救设备与药品,安排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全程陪同,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治疗结束后至少观察半小时以上,确认无不良反应后方可允许离开医疗机构。
通过这些具体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口腔舒适化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在整个过程中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