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卫生健康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数据质量控制规则及实施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卫生健康领域中各类数据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全过程。
Title:Health and Wellness Data Quality Control Specification Part 2: Data Quality Control Ru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SHIA 7.2-2018《卫生健康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第2部分: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是专门针对卫生健康领域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份重要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在卫生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的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旨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及时性。
数据准确性控制
数据准确性是指数据值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性,标准要求:
1. 数据验证:在数据录入时,系统应具备自动校验功能,如范围检查、格式检查等。
2. 双人复核:对于关键数据,应由两名工作人员独立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入库。
3. 定期审计:组织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审计,查找并修正错误数据。
数据完整性控制
数据完整性指的是所有必要的信息都已完整地记录下来且没有遗漏。为此,标准提出以下措施:
1. 标准化字段定义:明确每个数据项的具体含义及其取值范围。
2. 强制性字段设置:对于必不可少的信息,设定为必填项。
3. 补录机制:建立有效的补录流程,用于处理因特殊原因未能即时录入的数据。
数据一致性控制
数据一致性意味着不同来源或时间点上的相同数据应该保持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标准建议采取如下方法:
1. 统一编码体系:采用国家或行业统一的标准代码集来标识各类实体(如疾病分类码)。
2. 版本管理:对数据模型及业务逻辑的变化进行版本控制,并提供向后兼容支持。
3. 跨系统同步:当多个信息系统共享同一套数据时,需确保它们之间能够实时同步更新。
数据及时性控制
数据及时性反映了数据生成到可用之间的间隔长度。为了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1. 自动化采集:尽可能利用传感器或其他自动设备直接获取原始数据。
2. 快速处理流程:优化数据处理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3. 预警机制:当发现延迟超标的状况时,触发警报提醒相关人员采取行动。
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则,可以显著提升卫生健康数据的质量水平,从而为科学研究、临床决策以及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同时,这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