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药材茵陈的商品规格和等级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茵陈药材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质量控制等环节。
Titl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pecifications and Grades - 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茵陈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TCACM 1021.198-2018《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茵陈》标准对茵陈的分类、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规范市场流通、保障药材质量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根据该标准,茵陈的商品规格按来源分为野生品和栽培品两大类。野生品进一步细分为一等、二等、三等;栽培品则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不同等级的茵陈在外观性状、杂质含量、水分限度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
外观性状上,一等野生茵陈要求植株完整,色泽青绿或灰绿色,香气浓郁,无霉变、虫蛀现象;而栽培的一级茵陈同样需保持植株完整,但允许轻微褪色,整体品质接近野生一等品。杂质含量不得超过3%,水分限度控制在10%-15%之间,超出范围则视为不合格。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安全性指标,包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等的限量要求,确保用药安全。同时,明确了采收加工环节的技术规范,如采收时间宜选春季幼苗期或秋季开花前期,干燥过程应避免暴晒导致有效成分损失。
通过这一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茵陈药材的质量可控性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标准化发展。对于从业者而言,掌握并遵循这些规格等级要求,不仅能够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增强消费者信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