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湖南红茶工夫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及产品标识与贮存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范围内工夫红茶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cessing of Hunan Black Tea - Gongfu Black Tea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湖南红茶,作为中国传统工夫红茶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闻名遐迩。为了规范湖南红茶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湖南省出台了《THNTI 05-2018 湖南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规定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为湖南红茶的标准化生产和品质提升提供了重要依据。
鲜叶采摘
鲜叶是红茶制作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风味。根据规程要求,采摘应在晴天进行,避免雨天或露水未干时采茶,以防止叶片含水量过高导致发酵不均。通常选择一芽二三叶的标准,这样既能保证嫩度又能兼顾产量。采摘后需及时摊放,摊放厚度控制在10-15厘米之间,环境温度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70%-80%,摊放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
萎凋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通过自然通风或机械加温的方式使鲜叶适度失水,破坏细胞结构,促进内含物质转化。规程建议萎凋时间为4-8小时,具体时间需根据天气状况、鲜叶老嫩程度灵活调整。萎凋过程中应定期翻动鲜叶,确保均匀萎凋,避免出现“花青”现象(即部分叶片过度萎凋而另一部分未充分失水)。
揉捻
揉捻的目的在于破坏茶叶细胞壁,使茶汁外溢,便于后续发酵。规程指出,揉捻机转速应控制在30-40转/分钟,揉捻时间为60-90分钟,视鲜叶老嫩情况适当增减。对于较嫩的原料,可采用轻压短时的方法;而对于较老的原料,则需要重压长时间揉捻。揉捻结束后,茶叶应呈现条索紧结、色泽绿润的状态。
发酵
发酵是湖南红茶形成独特红汤红叶特征的核心步骤。规程强调,发酵室温度应维持在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将揉捻好的茶叶置于发酵盘上,厚度约为10厘米,每隔一段时间轻轻翻动一次,以确保发酵均匀。发酵时间通常为2-4小时,当茶叶散发出浓郁的果香,并且叶片边缘呈红色时即可停止发酵。
干燥
干燥过程旨在固定茶叶品质,去除多余水分,便于储存和运输。规程推荐使用烘干机进行干燥,分初烘和足烘两个阶段。初烘温度控制在110℃-120℃,时间为15-20分钟;足烘则降低至70℃-80℃,持续30-40分钟,直至茶叶含水量降至5%以下。干燥后的茶叶应外形匀整、色泽乌黑油润。
成品包装
最后一步是对干燥完成的红茶进行分级筛选,剔除不符合标准的碎末及杂质,然后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包装。包装材料应选用防潮、避光、无异味的专用材料,确保茶叶长期保存的质量。包装完成后,还需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识别。
总之,《THNTI 05-2018 湖南红茶 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为湖南红茶的生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遵循这一规程,不仅能够传承和发展湖南红茶的传统工艺,还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