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渔综合种养中食用小龙虾养殖的场地选择、田间工程改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食用小龙虾的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tegrated Rice-Fish Farming -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Edible Lob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高效、生态的农业模式,其中稻田不仅是水稻的种植场所,同时也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基地。作为该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TLCDY 001-2018 稻渔综合种养-食用小龙虾养殖技术规程》为科学规范小龙虾在稻田中的养殖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本文将围绕这一标准的核心内容,提炼出关键要点,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养殖环境的选择与准备
根据《TLCDY 001-2018》,稻田选择应优先考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区域。稻田需进行必要的改造,包括设置防逃设施和进排水系统,确保小龙虾不会外逃同时便于管理。此外,稻田土壤要求肥沃,有机质含量高,这有助于提升稻谷产量以及为小龙虾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苗种投放
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效。规程建议选用健康、活力强、规格整齐的虾苗,并强调应在春季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投放。每亩稻田适宜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6000至8000尾之间,具体数量需结合实际情况调整。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工作是保障小龙虾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首先,要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等,保持适宜的生长条件;其次,合理投喂配合饲料,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过量喂食造成浪费或污染;再次,加强病害防控,定期消毒并及时处理患病个体;最后,适时调节水位,特别是在水稻抽穗期要适当降低水位以利于稻谷成熟。
收获与销售
小龙虾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每年夏季至秋季,此时小龙虾体重大、品质佳。收获前应停止投喂几天,让小龙虾体内残留物排出,保证肉质鲜美。对于销售环节,则需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规定执行,确保产品符合市场准入标准。
通过遵循《TLCDY 001-2018》的技术规程,不仅可以提高小龙虾养殖的成功率,还能有效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够认真学习并实践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