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内窥法对供水管网进行健康诊断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评估标准。本文件适用于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的健康状况检测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 Diagnosis of Water Supply Pipeline Networks Using Internal Inspection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P40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JSWA 012-2025《供水管网健康诊断技术规程》中,内窥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被进一步细化和规范。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本在内窥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及数据处理方面均有明显调整。本文将以“内窥法在管道腐蚀与结垢检测中的应用”为切入点,结合新旧标准的差异,深入解读该条文的实际应用方法。
在旧版标准中,内窥法主要用于检查管道内部的结构性缺陷,如裂缝、变形等,对腐蚀和结垢的识别较为粗略,缺乏系统的评估指标。而TJSWA 012-2025则明确将内窥法应用于腐蚀和结垢的检测,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操作要求和评价标准。
首先,新版标准规定了内窥设备的技术参数,包括分辨率、照明强度和图像采集频率等,确保能够清晰捕捉到管道内壁的细微变化。例如,要求摄像探头的分辨率达到1080P以上,以保证对腐蚀点和结垢层的准确识别。
其次,在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管道清淤、设备安装、图像采集和数据记录等环节。特别是在图像采集阶段,应采用多角度拍摄,避免遗漏关键部位。同时,新增的“图像对比分析”步骤,要求对不同时间点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以判断腐蚀或结垢的发展趋势。
此外,新版标准还引入了“腐蚀等级评定表”,根据腐蚀面积、深度和分布情况,将管道划分为不同等级,便于后续维护决策。这一变化不仅提高了检测的科学性,也为管网的长期管理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TJSWA 012-2025对内窥法在腐蚀与结垢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强调了技术参数、操作流程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对于实际应用而言,掌握这些要点,有助于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供水管网的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