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终端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的终端设计、生产、检测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Active Safety of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Terminal)
中国标准分类号:R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JSATL 13-2017《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终端技术规范)》是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导制定的一项行业标准,于2017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的出台旨在规范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技术要求,以提升道路运输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标准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道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广使用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这类系统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实时监测驾驶员行为、车辆状态以及周围环境,并及时发出预警或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核心技术要求
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终端设备应具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速度、加速度、转向角度等车辆动态参数。
- 对驾驶员疲劳驾驶、分神驾驶等异常行为进行准确识别,并记录相关数据。
2. 通信功能
- 支持稳定的无线网络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具备与其他车载设备及后台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的能力,便于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3. 预警机制
- 当检测到潜在危险情况时,系统需快速响应并提供清晰直观的警告信号。
-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语音提示、视觉提醒或者振动反馈等方式向驾驶员传达信息。
4. 用户界面友好性
- 设计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方便驾驶员查看当前状态及相关信息。
- 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帮助用户轻松掌握系统各项功能。
5. 兼容性与扩展性
- 应考虑未来技术发展需求,在硬件架构上预留足够的升级空间。
- 确保与其他品牌型号的产品具有良好互操作性,促进整个行业的标准化进程。
实施效果评估
自标准发布以来,众多企业积极响应并投入到产品研发当中。实践证明,符合此规范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优异,不仅显著降低了交通事故率,还极大提升了道路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然而,在推广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如成本控制、维护保养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总之,《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终端技术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相关单位继续深入研究和完善该领域内的技术创新,共同为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