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的基本要求、照明参数、灯具选型与布置、控制方式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中小学校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及其他教学用房的照明设计。
Title:TFSLA 002-2017 Standard for Lighting Design in School Classroom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TFSLA 002-2017)是我国在中小学校教室照明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对于保障学生视力健康、提高学习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该规范的深入解读:
首先,在照度要求方面,该规范明确规定了不同功能区域的最低照度值。例如,黑板区域的平均照度应不低于500勒克斯(lux),而课桌面的平均照度则不应低于300勒克斯。此外,还强调了照度均匀度,即在规定区域内,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例不得低于0.7。
其次,关于光源色温的选择,规范建议采用4000K至6500K之间的中性白光或冷白光。这种色温既能提供清晰明亮的视觉效果,又不会对学生的生物钟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显色指数Ra需达到80以上,以确保物体颜色的真实还原。
再者,眩光控制是该规范关注的重点之一。为了减少直射光造成的不适感,推荐使用格栅灯具或带有遮光罩的灯具,并将灯具安装高度设置为距地面2.2米以上。此外,还要求通过合理布局灯具位置来避免产生阴影和强对比现象。
另外,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需求,规范提倡利用自然采光作为辅助光源。当自然光线充足时,可以通过调节窗帘或百叶窗等方式优化室内光线分布;而在夜间或阴天条件下,则需要依赖人工照明系统维持适当的亮度水平。
最后,维护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定期清洁灯具表面以及检测电路连接状况都是保证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以便追踪每次检修的结果并及时更新设备信息。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计规范》(TFSLA 002-2017)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和操作指南,旨在创建一个既舒适又安全的学习空间。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执行,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视力健康的保护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