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的建设要求、人员配备、器材配置、管理制度及培训演练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Mini Fire Stations in Residential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7/T 2039—2025 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规范》是由江苏省连云港市发布的关于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标准。该标准旨在提高住宅小区火灾防控能力,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的一些解读和实际应用建议。
标准主要内容
1. 微型消防站的设置要求
- 微型消防站应设置在便于人员、车辆出入的位置,确保能够快速响应火情。
- 站点面积应根据小区规模合理确定,一般不应小于20平方米。
- 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水带、水枪等,并定期检查维护。
2. 人员配置与培训
- 每个微型消防站至少配备两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消防员。
- 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队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 建立完善的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
3. 设施设备配备
- 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包括但不限于灭火器、消防栓、防火服等。
- 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消防通道、紧急出口等信息。
- 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以便实时掌握小区内的情况。
4. 管理制度
- 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
- 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 加强与当地消防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联动机制。
实施建议
- 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
- 定期演练:不仅限于消防员,还应邀请居民参与消防演练,提高整体应对能力。
- 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智能报警系统,提升预警效率。
-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微型消防站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作用。
总之,《DB3207/T 2039—2025》为住宅小区微型消防站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建设指南,对于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各住宅小区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创新实践,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