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地整地、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操作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鲜食玉米的膜下滴灌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 Cultivation of Fresh Cor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食玉米作为一种高品质的农产品,其种植技术直接影响着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膜下滴灌技术因其节水、增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鲜食玉米的栽培中。为了规范这一技术的应用,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09/T 1301-2025《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应运而生。本文将从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要点出发,为鲜食玉米种植者提供一份实用的操作指南。
首先,在选址与整地环节,标准强调了土壤条件的重要性。要求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且排灌方便的土地进行种植。在整地过程中,需深耕细作,确保土壤平整,并施足基肥,以满足鲜食玉米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求。同时,根据膜下滴灌的要求,合理规划田间布局,保证灌溉系统的有效覆盖。
其次,在品种选择方面,标准建议选用适合本地气候条件、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鲜食玉米品种。种子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包括晒种、浸种以及催芽等步骤,这些措施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
接着是播种阶段,标准明确了适宜的播种时间和密度。通常情况下,春播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播则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之间,行距保持在60-70厘米左右,株距则根据具体品种确定。播种后要及时覆膜并压紧四周,防止跑气漏风影响保温保湿效果。
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标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膜下滴灌系统可以实现精准灌溉,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在水分管理上,要根据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调整灌溉量,特别是在抽雄期和灌浆期这两个关键时期,要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施肥方面,则需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结合植株长势适时追肥,尤其要注意氮磷钾的比例搭配。
病虫害防治同样是栽培过程中的重点之一。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避免药害发生。此外,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对于保障鲜食玉米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最后,在采收环节,标准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参考。一般而言,当籽粒饱满、果穗顶部变黄时即可采收。采收后应及时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市场标准。
总之,《鲜食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规程》为鲜食玉米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案。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可以提升鲜食玉米的整体品质,还能促进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希望广大种植户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鲜食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