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无公害大葱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无公害大葱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on-hazardous Leek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无公害大葱生产技术规程(DB1311/T 017-2002)是河北省衡水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无公害大葱的种植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该标准从产地环境、栽培技术到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下面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在产地环境的选择上,标准要求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灌条件,且pH值在6.5至7.5之间。此外,生产基地需远离工业污染源,并且在过去三年内未使用过高毒、高残留农药,以保证土壤和水源的安全性。
其次,在栽培技术方面,标准强调选用抗病性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大葱品种进行种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通常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的方法来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合理密植也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行距为20-25厘米,株距10-15厘米较为适宜。
对于肥料施用,标准提倡使用有机肥作为基肥,追肥时则应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量补充氮磷钾等元素,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在灌溉管理上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特别是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病虫害综合防治是无公害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标准建议采取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措施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时必须选择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不得随意增加用量。同时还要注意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的机会。
最后,在采收阶段,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应在晴天上午进行收割,并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防止病虫害越冬。收获后的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只有符合相关质量要求才能上市销售。
总之,《无公害大葱生产技术规程》(DB1311/T 017-2002)为实现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不仅可以提升大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