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泷六线鱼增殖放流的苗种培育、放流操作、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估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大泷六线鱼的增殖放流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lease of Hexagrammos otaki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泷六线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其增殖放流对于恢复种群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DB2102T 0139—2025《大泷六线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为这一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主要内容的解读和应用建议。
一、适用范围与目的
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大泷六线鱼的亲本培育、苗种繁育及增殖放流活动。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放流个体健康状况良好,遗传多样性保持稳定,从而提高野外存活率,促进自然种群恢复。
二、亲本选择与管理
1. 亲本应来源于未受到污染水域或经过严格检疫处理的养殖群体。
2. 年龄要求:雌性亲鱼年龄应在3龄以上,雄性亲鱼年龄应在2龄以上。
3. 体长体重指标:雌性亲鱼体长需达到25cm以上,体重不低于400g;雄性亲鱼体长需达到20cm以上,体重不低于250g。
4. 健康检查:所有亲本在入库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排除携带病原体的情况。
三、苗种繁育
1. 孵化条件:水温控制在8-1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6mg/L。
2. 饲料投喂:孵化初期使用轮虫作为开口饵料,随着幼苗生长逐步过渡到卤虫无节幼体直至人工配合饲料。
3. 密度控制:每平方米水体最多投放受精卵10万粒,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缺氧现象发生。
四、增殖放流
1. 放流时间:春季(4月至6月)或秋季(9月至11月),避开极端天气条件。
2. 放流地点:选择水质清澈、水流平缓且饵料丰富的河口区域作为放流点。
3. 数量控制:单次放流数量不宜超过50万尾,全年累计放流不得超过300万尾。
4. 检疫措施:放流前需对所有苗种进行全面体检,并实施疫苗接种程序以增强抗病能力。
五、后续监测
建立长期跟踪体系,定期评估放流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自然繁殖情况调查;
- 成活率统计分析;
- 生态影响评价等。
综上所述,《大泷六线鱼增殖放流技术规范》从亲本挑选到最终放流全过程都给出了详尽指导,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各相关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任务,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共同推动大泷六线鱼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