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野茉莉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扦插育苗、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野茉莉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ld Jasmine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野茉莉作为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其育苗技术对于提高种植效益至关重要。《DB5118/T 37-2024 野茉莉育苗技术规程》的发布为规范野茉莉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从种质选择、育苗环境、播种技术到后期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苗木质量,促进野茉莉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在种质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作为采种来源,确保种子遗传性状优良。同时,应对种子进行必要的检测,如发芽率测定等,以保证播种效果。
其次,育苗环境的选择与控制是成功育苗的关键。标准建议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光照充足的地块建圃,并根据需要搭建遮阳网或温室设施,以调控温度和湿度。土壤应富含有机质,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6.0-7.5之间。
再者,播种技术直接影响出苗率及幼苗长势。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比如温水浸泡或机械破壳,以打破休眠期并促进萌发。播种时注意控制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播种量不宜超过50克,并覆盖薄层细土,喷洒适量水分保持湿润状态。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育苗期间的田间管理工作。包括适时除草松土、合理施肥灌溉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特别是在幼苗期,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采取措施预防低温冻害或高温干旱影响。
总之,《DB5118/T 37-2024 野茉莉育苗技术规程》为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有助于提升野茉莉育苗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这一标准,共同促进野茉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