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牧草间作魔芋的术语和定义、选址要求、整地方法、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牧草与魔芋间作的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rcropping Forage Grass with Taro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牧草间作魔芋技术规程解读》
DB5104T120-2025牧草间作魔芋技术规程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发布的关于牧草与魔芋间作栽培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从选地整地、种苗选择、种植密度、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牧草和魔芋的产量和品质。
在选址时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pH值为6.0-7.5的地块。整地要深耕细耙,施足底肥,确保土壤疏松平整。魔芋种芋要求无病斑、无损伤,大小均匀,而牧草种子则需经过精选,保证发芽率。
种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魔芋一般采用垄作方式,株距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牧草根据品种不同,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左右。合理的间距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田间管理方面,要及时中耕除草,适时追肥浇水。魔芋生长期间需多次培土,防止倒伏。牧草则要定期修剪,促进分蘖。同时要注意灌溉与排水,避免积水造成烂根。
病虫害防治是关键环节。魔芋易受软腐病侵害,可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牧草常见的锈病和蚜虫也需要提前预防,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是重要措施。
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可以实现牧草与魔芋的高效间作,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