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地鼢鼠防治的技术要求、防治方法和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草地鼢鼠的防治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plateau zokors in Gras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地鼢鼠是一种对草原生态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地下害兽。为了有效防治草地鼢鼠,DB15/T 1833—2025《草地鼢鼠防治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规程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情况,为草地鼢鼠的监测、预防及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首先,在草地鼢鼠的监测环节,规程要求定期开展野外调查,通过挖洞法、标志重捕法等手段准确掌握鼢鼠种群数量及其分布状况。同时,利用红外相机、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辅助监测,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与准确性。监测频率一般为每年春秋两季各一次,确保及时发现鼢鼠活动迹象。
其次,在预防措施方面,规程强调加强草原管理,包括合理轮牧、减少植被破坏以及控制牲畜密度等方式来降低鼢鼠栖息环境适宜性。此外,还提倡设置防鼠围栏,特别是在重要牧场或生态敏感区域周围建立物理屏障以阻止鼢鼠侵入。
对于已经形成较大危害的鼢鼠种群,则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化学灭治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规程推荐使用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毒饵进行投放。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配比药剂,并选择无风晴朗天气实施作业,避免药物扩散影响非目标生物。同时,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人畜中毒事故的发生。
另外,生物防治也是值得推广的方法之一。例如引入鼢鼠天敌如鹰隼类猛禽或者培养寄生虫病原体用于控制鼢鼠数量。这种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可持续性强且副作用小,适合长期应用。
最后,规程还特别指出防治工作的效果评估至关重要。应在每次防治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实地核查,统计死亡率并与预期目标对比分析。如果未能达到预期成效,则需调整方案重新执行直至达标为止。
总之,《草地鼢鼠防治技术规程》从监测到预防再到具体治理措施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指南,有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草地鼢鼠防治工作,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平衡与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