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原鼠害监测预警与危害评价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草原鼠害的监测、预警及危害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Hazard Assessment of Grassland Rodent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草原鼠害监测预警与危害评价技术规程》(DB15/T 3941-2025)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草原鼠害的监测、预警及危害评估工作。该规程为草原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维护草原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监测体系建立
规程要求在草原区域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进行鼠类种群密度调查。通过布设陷阱、挖洞法或样线法等手段获取数据,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强调了监测点的合理布局,应覆盖不同类型的草原生态系统,以全面反映整个区域的鼠害状况。
预警机制构建
基于长期积累的历史资料和实时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鼠害的发生趋势。当发现鼠类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此外,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提高预警效率。
危害评价方法
危害评价主要包括对草地植被覆盖度、土壤结构完整性以及家畜健康状态的影响等方面。规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植被损失率、土层破坏程度及动物生长发育情况等具体参数。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考量,可以客观地判断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防治策略建议
针对不同类型的鼠害问题,规程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辅助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增强牧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总之,《草原鼠害监测预警与危害评价技术规程》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它标志着我国草原鼠害管理迈入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规程执行,共同努力保护好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