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的术语和定义、作业准备、作业要求、质量要求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马铃薯打秧作业的过程。
Title:Potato Mechanized Vine Killing Oper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
马铃薯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的机械化水平,确保打秧作业的质量和效率,DB15/T 1337—2025《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应运而生。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打秧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以及质量评定标准,为实现马铃薯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首先,在设备选用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应根据地块条件选择适宜的打秧机具。设备需具备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有效避免对马铃薯植株造成损伤,并保证打秧效果的一致性。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其次,关于作业环境的要求,标准强调应在土壤湿度适中的情况下进行打秧作业。过湿或过干的土壤都会影响打秧效果及后续收获工作的开展。此外,还应关注天气状况,避免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以保障作业安全和质量。
在具体的操作步骤上,标准提出了详细的指导。首先是作业准备阶段,包括清理田间障碍物、调整设备参数等;其次是正式作业阶段,要求按照规定的速度匀速前进,确保每行植株都能得到均匀处理;最后是收尾阶段,需彻底清理现场,将残留物妥善处置。
对于作业质量的评定,标准从多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如打秧率、损伤率、漏打率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合格标准。通过这些量化指标,可以客观地评估作业成果,为改进技术和优化流程提供依据。
总之,《马铃薯机械化打秧作业技术规范》的发布实施,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广大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