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口黑鲈在陆基圆池中的养殖生产及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nd-based Circular Pond Culture of Micropterus salmoid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DB36/T 2137-2025)是江西省发布的关于大口黑鲈高效养殖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从池塘建设、苗种选择、饲料投喂到病害防控等方面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以下是对该规程的干货总结。
一、池塘建设
按照规程要求,陆基圆池应具备良好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圆池直径一般在8-12米之间,深度为1.5-2米,底部设计成弧形以便于清理淤泥。同时,需配备增氧设备如微孔增氧机,确保水体溶解氧充足。池塘周围要设置防逃设施,并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的大口黑鲈苗种至关重要。苗种规格应在3克以上,要求体色鲜艳、游动活泼且无明显损伤。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而定,通常每平方米放养量控制在50-100尾左右。放养前应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疾病传播。
三、饲料投喂
规程强调了科学合理的投喂策略。饲料应选用优质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每日分早晚两次投喂,投饵量依据天气状况、鱼群摄食情况及生长阶段灵活调整。初期可适当增加投喂频率,随着鱼体长大逐渐减少至每日两次。
四、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是保障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包括pH值维持在7.0-8.5之间,氨氮浓度低于0.5mg/L,亚硝酸盐浓度小于0.1mg/L等。通过定期换水、使用生物制剂等方式改善水质。此外,在高温季节还需加强增氧措施防止缺氧现象发生。
五、病害防控
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建立完善的日常巡塘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一旦发现疾病迹象,应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按照规定程序用药治疗,切勿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抗药性问题。
综上所述,《大口黑鲈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为养殖户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实用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条款,共同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