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类原则、管理要求及处置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及预防接种单位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管理和处置。
Title: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2128-2025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管理规范》是一项由江西省发布的标准,旨在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分类与管理工作。该标准的出台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明确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概念及其分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可能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任何不良事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这些反应被分为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症、接种事故以及心因性反应等几大类。这种科学合理的分类方式有助于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准确判断事件性质,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次,在管理流程上,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随后,疾控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并依据分类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处置方案。此外,还强调了对受种者的关怀和支持,包括心理疏导、医疗救助等方面的内容。
再者,为了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规定了培训考核机制。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定期开展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识别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同时,鼓励科研创新,促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最后,《DB36/T 2128-2025》不仅为江西省内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也为其他地区完善类似规章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它体现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值得广泛推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