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成都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写的总体原则、基本要求和实施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成都市范围内各类公共场所的双语标识英文译写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Bilingual Signs in Public Places -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的英文译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地方形象和文化传播,还直接影响到国际游客和外籍人士的使用体验。《DB5101T 211—2025 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写规范 第1部分:通则》为这一领域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原则。
首先,该规范强调了翻译的准确性与文化适应性并重的原则。在确保信息传达无误的基础上,译文应尽量符合英语母语者的表达习惯,避免出现生硬或不自然的表述。例如,在处理地名、路名等专有名词时,除了忠实于原文外,还需参考国际通行的拼写方式及发音规则。
其次,关于术语的一致性和权威性被置于优先地位。规范建议建立统一的专业词汇库,并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社会变化和技术进步。同时鼓励各行业部门协作,共同维护术语数据库,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歧义或错误。
再者,考虑到不同场景下受众群体的特点,规范提出了分级管理的概念。对于面向大众的服务设施(如商场、医院),要求语言简洁明了;而对于专业性强的机构(如政府机关、科研单位),则允许适当增加复杂度以满足特定需求。
此外,为了提高公众对双语标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DB5101T 211—2025》特别注重设计美观与功能性相结合。合理布局图形符号与文字内容的比例,采用易于辨识的标准字体,以及选择适合户外环境的材料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最后,该标准还提倡通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包括但不限于翻译人员、审核专家以及实际操作者。只有当所有参与者都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时,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双语标识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