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广场反恐怖防范的基本要求、人员防范、物理防范、技术防范、应急管理及监督检查。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达州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广场的反恐怖防范工作。
Title:Norm for Anti-terrorism Prevention in Urban Squar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8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7/T 109—2024城市广场反恐怖防范规范》是四川省针对城市广场这一特定公共场所制定的反恐怖防范地方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城市广场在反恐怖防范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人员管理、设施设备配置、日常巡查以及应急处置等内容。
首先,在基本要求方面,城市广场应建立完善的反恐怖防范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同时,需制定详细的反恐怖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培训与演练,确保工作人员熟悉相关流程。此外,还应对所有进入广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身份验证,必要时可设置安检通道。
其次,对于人员管理而言,所有从事安保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背景审查,并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广场内应配备足够的保安力量,特别是在重要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要增派警力加强巡逻。同时鼓励市民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安全的良好氛围。
再者,设施设备配置也是关键环节之一。城市广场应当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实现无死角覆盖;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并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合理布置照明系统,避免存在黑暗角落;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安装金属探测器等防爆器材。另外,还需设立醒目的疏散指示标志,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日常巡查同样不可忽视。广场管理部门需要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各项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如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周边环境变化,一旦察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处理。
最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快速有效的响应至关重要。城市广场应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一旦发生恐怖袭击事件,能够迅速启动预案,组织力量开展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公安、武警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构建起牢固的安全防线。
总之,《DB5117/T 109—2024城市广场反恐怖防范规范》为提升城市广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恐怖主义活动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