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飞蓟生态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水飞蓟的生态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cultivation of Silybum marian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飞蓟生态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实践要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水飞蓟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规范水飞蓟的种植管理,确保其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DB15/T 3910-2025《水飞蓟生态种植技术规程》应运而生。该规程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于2025年正式实施,旨在指导水飞蓟的标准化、规范化种植。
规程从选址与规划开始,强调种植区域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且无污染源的地方。土壤pH值宜保持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同时要求合理布局种植区,设置防护林带,以减少风害并改善小气候条件。
在品种选择上,规程推荐使用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水飞蓟品种。种子质量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播种前要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确保发芽率在85%以上。
关于栽培管理,规程提出采用条播或穴播的方式,行距控制在40至50厘米,株距20至30厘米。播种深度一般为2至3厘米,每亩用种量约0.5至0.7公斤。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全苗齐苗。生长期间要注意中耕除草,适时追肥浇水,尤其在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病虫害防治是规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倡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控,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如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先选用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
采收环节同样不可忽视。规程建议根据水飞蓟的生理特性,在果实完全成熟但尚未开裂时进行收获,通常在秋季进行。收获后要妥善保存,避免受潮霉变。
此外,规程还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合理利用农业投入品,防止土壤板结和水源污染,以及加强田间废弃物的回收处理等。
总之,《水飞蓟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为水飞蓟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广大种植者应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规程的各项规定,不断提升种植水平,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