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鲜生态种植的环境要求、种苗选择、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白鲜的生态种植与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Dictamnus dasycarp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84-2025白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白鲜生态种植的技术规范。该规程为白鲜的生态种植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确保了白鲜的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规定了白鲜生态种植的基本要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引用了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等国家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白鲜”、“生态种植”等相关术语的概念,为后续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基本要求
1. 种植环境应选择在海拔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5℃~10℃,无霜期120天以上的地区。
2. 土壤以砂质壤土或壤土为佳,pH值6.5~7.5,有机质含量≥2%。
四、栽培管理
1. 繁殖方式:采用种子繁殖为主,也可使用分株繁殖。种子处理时需将种子浸泡于温水中24小时后晾干备用。
2. 播种时间:春播时间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播时间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3. 栽培密度:每平方米播种量约为20克左右,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
五、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出苗前进行一次浅耕,苗高5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5天进行一次。
2. 追肥浇水:苗期追施氮肥,花期追施磷钾肥,每次施肥后及时灌水。
3. 整形修剪:生长期间要适时摘除侧枝,促进主茎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物理防治:利用灯光诱杀成虫,人工捕捉幼虫。
3. 化学防治: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用药,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或增加次数。
七、采收与加工
1. 采收时间: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
2. 加工方法:将采收后的白鲜根洗净泥土,去除须根,切成适当长度后晒干或烘干即可。
八、质量控制
1. 每批产品均需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2. 应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种植记录、田间管理记录、采收记录等。
以上就是对《DB15/T 3884-2025白鲜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解读。希望对从事白鲜种植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