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区域的分级标准及分布图的绘制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运行与维护工作,为线路抗振设计提供依据。
Title:Grading Standard and Distribution Map Drawing Rules for Micro-Wind Vibration Areas of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s DB15T 3875-2025
中国标准分类号:K41
国际标准分类号:29.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75-2025《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区域分级标准和分布图绘制规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架空输电线路微风振动的区域分级及分布图的绘制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微风振动定义与危害
标准首先明确了微风振动的概念,即在特定条件下,由于风速较低但方向稳定,导致导线产生周期性振动的现象。这种振动可能引起导线疲劳、断股甚至断裂,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区域分级标准
标准规定了微风振动区域的分级方法,主要依据年均风速、地形地貌等因素将区域划分为四个级别: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例如,对于年均风速超过6米/秒且存在复杂地形的地区,应划分为重度或极重度区域。
分布图绘制规则
在绘制微风振动分布图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 数据采集: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形资料等基础信息。
2. 模型建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不同区域的微风振动强度。
3. 图例设计:明确各级别的颜色标识,便于直观识别。
4. 更新机制:定期根据新数据调整分布图内容,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
实施建议
为了有效执行该标准,建议相关单位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数据获取能力,并组织专业培训以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应鼓励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GIS系统辅助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DB15/T 3875-2025不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微风振动区域分级标准,还为如何准确绘制分布图制定了详尽的操作指南,这对于保障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