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草场牧草补播机作业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质量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使用牧草补播机进行天然草场补播作业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peration of Grassland Seeding Machine on Natural Pas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1628—2025《天然草场牧草补播机作业技术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天然草场牧草补播机的使用与作业流程,提高牧草补播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补播前准备
- 土壤条件检查:标准要求在补播前对土壤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土壤湿度、pH值及养分含量等。确保土壤处于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补播,这对于种子发芽至关重要。
- 种子处理:规定了种子需要经过清选、消毒和包衣处理。清选可以去除杂质和不饱满的种子;消毒有助于预防病害的发生;而包衣则能改善种子的萌发环境,增强抗逆性。
2. 播种机械选择
- 标准强调根据草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播机具。不同类型的补播机适用于不同的地形和土壤类型,例如牵引式、悬挂式或自走式补播机。同时,还应考虑补播机的工作幅宽、行距以及播种深度调节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3. 补播作业参数设置
- 播种量:明确了每种牧草品种推荐的播种量范围,并指出实际播种量应结合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适当调整。
- 播种深度:根据不同种类的牧草种子特性确定合理的播种深度,通常为1-3厘米之间。过浅容易导致水分蒸发快,种子难以扎根;过深则会延缓出苗时间甚至影响最终成活率。
- 行间距:建议保持适当的行间距以利于后期生长期间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康发育。一般情况下,行间距控制在20至40厘米左右较为合适。
4. 补播后管理措施
- 提出了补播后的灌溉计划,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及时适量地补充水分对于保证幼苗存活非常重要。此外,还需定期监测田间杂草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竞争资源。
- 强调了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施药防治,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天然草场牧草补播机作业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特别注重细节上的把控,为实现高效优质的牧草补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