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东省内公共体育设施的分类、配置原则、场地设施要求、器材设备要求及管理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figuration Guidelines for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831—2025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指南》是由山东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全省范围内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布局方面,该标准强调公共体育设施应优先考虑人口密集区域,并且要便于居民使用。例如第5.1条明确规定:“新建居住区应按照不低于用地总面积的1%配建体育场地设施。”这一规定确保了居民能够就近享受运动健身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其次,在设施建设上,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比如第6.2条规定:“室外篮球场长度不应小于28米,宽度不应小于15米;室内篮球场净高不得低于7米。”这样的技术参数不仅保证了比赛的标准性,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锻炼环境。
再者,关于器材配备,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引。第7.3条指出:“儿童游乐区需设置符合GB/T 19272-2011规定的游乐设施。”这表明在为孩子提供娱乐的同时也要注重安全性,避免因设备不合格而造成伤害事故。
此外,对于管理和维护也有严格要求。依据第8.1条,“所有开放给公众使用的体育设施都必须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这意味着相关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延长设施使用寿命,保障使用者权益。
最后,本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特殊群体的需求。如第9.2条提到:“无障碍通道宽度至少达到1.2米,并设有扶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行动不便的人士也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现了社会关怀精神。
综上所述,《DB37/T 4835—2025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指南》从多角度出发,全面覆盖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为推动健康山东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