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在仪器仪表领域中应用服务平台的接口功能、接口要求、数据交互格式及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下仪器仪表相关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与实施。
Title:Industrial Internet Identifier Resolution - Instrumentation and Metering - Part 2: Application Service Platform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M75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811.2—2025《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仪器仪表 第2部分:应用服务平台接口规范》是一项山东省地方标准,为工业互联网领域中仪器仪表的应用服务平台接口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若干核心术语的定义,如“标识解析”、“应用服务平台”等。其中,“标识解析”是指通过唯一标识符定位资源的过程;而“应用服务平台”则是指提供标识管理、解析服务以及数据交互功能的系统平台。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系统架构与功能要求
该标准规定了应用服务平台应具备的基本架构及功能。平台需包含标识注册、解析、更新、注销等功能模块,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以确保与其他系统的互操作性。此外,还强调了安全性要求,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数据加密等方面,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
数据模型与交换格式
为了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集成,标准提出了统一的数据模型和交换格式。数据模型涵盖了设备基本信息、状态信息等内容,采用JSON或XML作为主要的数据交换格式。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降低开发难度。
性能指标
在性能方面,标准设定了响应时间、吞吐量等具体指标。例如,对于标识解析请求,要求平均响应时间不得超过500毫秒;同时规定了每秒可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量。这些指标为企业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安全保障措施
鉴于工业互联网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建议采取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部署以及定期进行安全审计等措施。此外,还提倡使用最新的加密算法来保护敏感数据免受未授权访问。
测试方法
最后,标准给出了测试方法的具体描述,用于验证上述各项要求是否得到满足。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性评估等多个维度。通过严格的测试流程可以有效保证产品的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 仪器仪表 第2部分:应用服务平台接口规范》不仅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南,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