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的基本要求、策划与管理、源头减量措施、分类收集与存放、资源化利用及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truction Waste Reduction at Construction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918—2024《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黑龙江省范围内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下为规程中的几个重要条文及其详细解读:
1. 建筑垃圾分类与管理
- 条文内容:施工现场应按照可回收物、危险废物和其他建筑垃圾三类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并设置专门的堆放区域。
- 解读:这一规定强调了分类的重要性,有助于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例如,可回收物如金属材料可以送至回收站再利用,而危险废物则需由专业机构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2. 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措施
- 条文内容: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通用性和灵活性,采用标准化设计方法,减少非必要构件的数量。
- 解读: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减少材料使用量,这是从源头上控制建筑垃圾产生的有效手段。比如,设计时选择模块化组件能够方便后期调整或重复使用,从而降低废弃物产生。
3.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 条文内容:鼓励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混凝土拌合等用途;对于无法直接利用的部分,应优先考虑焚烧发电等方式处理。
- 解读:此条款提倡循环经济理念,不仅减少了填埋场的压力,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例如,经过处理后的再生骨料可用于道路铺设等领域,既节约了自然资源又降低了成本。
4. 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要求
- 条文内容: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并定期检查运输车辆密封状况以确保沿途不遗撒。
- 解读:良好的环保措施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也能保护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配备洒水设备保持场地湿润,并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管,确保整个过程符合环保标准。
5. 监督管理机制
- 条文内容:建立完善的台账制度记录每日产生的各类建筑垃圾数量及去向;主管部门应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
- 解读:健全的管理体系是保证各项规定落实到位的关键。通过建立详细的台账,可以清晰掌握垃圾流向,便于追踪溯源;同时,主管部门的监督职能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
以上内容概括了DB23/T 3918—2024中部分核心条款及其背后的意义,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遵循这些指导原则,不仅可以实现建筑垃圾的有效管控,还能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