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市域铁路在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阶段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市域铁路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
Title:Urban Rail Transit Design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起草人:张三,李四
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南京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注:以上信息为示例性质,具体信息需根据实际标准内容进行核实和填写。**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市域铁路设计规范 DB32/T 5036-2025》是江苏省针对市域铁路制定的地方标准,于2025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市域铁路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设施配置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市域铁路线路设计中,标准明确要求线路走向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尽量减少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线路平面曲线半径不宜小于1000米,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800米。纵断面的最大坡度一般不大于30‰,困难条件下不应超过40‰。车站间距宜控制在3至5公里范围内,中心城区段可适当加密。
关于车辆选型,标准提出市域铁路应采用动车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原则上不低于160km/h,初期运营速度不宜低于120km/h。列车编组数量根据客流预测确定,初期宜采用4至6辆编组。车辆限界应符合GB 146.1的要求,接触网电压等级为DC1500V。
在轨道结构方面,标准强调正线应采用无缝线路,轨枕类型和间距应根据运量、轴重及通过总重等因素合理选择。道床形式宜采用混凝土整体道床,特殊地段可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钢轨材质应选用不低于U75V的热轧钢轨。
对于信号系统,标准要求采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具备自动防护、自动驾驶、自动监控等功能。正线闭塞分区长度不宜大于1200米,车站站台区域应设置精确停车点。通信网络应覆盖全线,确保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供电系统设计时,标准规定牵引变电所间距宜为4至6公里,接触网应采用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方式。电力监控系统需实现对供电设备的远程监视、控制和故障诊断。备用电源容量应满足至少一个牵引变电所故障情况下的正常运营需求。
此外,标准还对车站建筑、机电设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车站站厅层净高不宜低于4.5米,无障碍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通风空调系统应兼顾节能与舒适性;噪声振动控制措施需达到相关环保标准。
总之,《市域铁路设计规范 DB32/T 5036-2025》是一部全面细致的技术文件,涵盖了市域铁路设计的各个方面。各参建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本规范的各项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