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技术要求、数据管理及应用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公路工程项目智慧工地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Title: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ite in Highway Engineering - Jiangs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P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10
起草人:未知
起草单位:未知 注:具体起草人和起草单位信息需根据实际发布文档获取,如未提供则保持空白。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972-2025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要求》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公路工程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环境监测六个方面对智慧工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人员管理
标准指出,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需包含所有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工种、身份证号等,并且要与实名制管理平台对接。此外,还要求施工现场设置人脸识别考勤装置,确保每位工人每天的出勤情况都能被准确记录。通过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非法用工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效率。
二、设备管理
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标准强调了定期维护保养的重要性。规定所有进场作业的机械设备都必须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且需要建立详细的设备档案,包括购置日期、使用年限、维修保养记录等内容。另外,鼓励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大型机械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警处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材料管理
在建筑材料方面,标准提出了严格的检验流程。要求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均需提供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相关规范取样送检。对于钢筋混凝土等关键构件,则需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其强度、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提倡使用二维码或RFID标签来标识每一批次的材料,便于追溯来源及流向。
四、施工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它建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用于指导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直至竣工验收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能提前发现潜在的设计冲突问题,减少返工几率。此外,还提倡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专用APP,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查看项目进度、质量状况等信息。
五、安全管理
安全始终是工程建设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为此,标准特别强调了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标准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的完善程度。例如,在高处作业区应当安装防坠落装置;易燃易爆场所则必须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同时,还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安全知识讲座和技术培训课程,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环境监测
最后,在环境保护方面,标准也给出了明确指示。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污染,比如洒水降尘、覆盖裸露地面等;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对废水废气排放量的监控,确保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限值以内。此外,还可以借助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获取更全面的生态环境数据,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DB32/T 3972-2025 公路工程智慧工地建设技术要求》不仅涵盖了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管理范畴,还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每一个环节当中,力求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绿色且安全的现代化建筑工地。这对于我们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