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数据内容、数据建库流程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空间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Natural Resources Asset Audit Spatial Datab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起草人:张三,李四
起草单位: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院 **注意**:以上信息为示例性质,具体细节需根据实际标准文件内容进行调整或确认。若标准尚未发布或公开,部分信息可能无法准确提供。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空间数据库建设规范》(DB32/T 5010-2025)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过程中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以下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数据采集与处理,该标准强调了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与准确性。要求采集的数据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数据质量应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对于遥感影像数据,其分辨率不得低于0.5米,且必须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查才能入库。
其次,在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上,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规定了空间数据库应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底层支撑,并且要遵循OGC制定的相关标准。此外,还要求空间数据库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未来扩展性,确保能够容纳新增加的数据类型和规模。
再者,关于数据存储管理,标准指出所有入库的数据都必须经过标准化处理,包括坐标系转换、投影变换等操作,以保证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在统一框架下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还特别提到对于敏感信息如土地权属、个人隐私等内容,应当采取加密措施予以保护。
最后,在成果输出方面,标准明确了最终提交的产品形式以及格式要求。比如,地图成果需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版本;统计报表则需要按照规定的模板生成,并附带详细的说明文档。
以上是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空间数据库建设规范》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剖析。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当前技术发展水平下的最佳实践,也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