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核桃种植过程中主要有害生物的识别、监测、预防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新疆地区核桃种植中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Major Pests and Diseases in Waln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3174-2024《核桃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新疆地区核桃生产中主要病虫害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有害生物:指对核桃树及其果实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生物,包括病原菌、昆虫、螨类等。
这一条明确了“有害生物”的概念范围,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2. 预防为主的原则
- 在核桃园管理过程中应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态等非化学手段预防有害生物的发生。
此条强调了综合防治理念,避免过早依赖化学农药,提倡通过合理修剪、清洁果园等方式减少病虫害基数。
3. 病害防治要点
- 对于核桃炭疽病,要求在春季萌芽前喷施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性处理,并在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叶病果。
波尔多液因其广谱性和低毒性成为首选药剂,而及时清理病残体可有效降低越冬菌源量。
4. 虫害防控策略
- 针对核桃举肢蛾,需结合冬季深翻土壤灭蛹与夏季成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考虑了幼虫阶段的控制,也兼顾了成虫繁殖期的干扰,形成完整的防控链条。
5. 安全间隔期规定
- 使用化学药剂后必须遵守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方可采收果实,一般不少于7天。
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提醒从业者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
6.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调查记录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
该条款突出了现代植保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实现精准防控,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内容基于标准中的核心条款展开分析,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程要求,确保核桃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