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草原适宜载畜量及草畜平衡测算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步骤。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草原的载畜量评估及草畜平衡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alculation of Grassland Suitable Stocking Rate and Grass-Livestock Bala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886-2024草原适宜载畜量及草畜平衡测算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草原的合理承载能力,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以下将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草原适宜载畜量”、“草畜平衡”等核心概念。“草原适宜载畜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根据草原植被状况、土壤条件等因素,能够维持正常生长且不发生退化的最大放牧动物数量或重量。“草畜平衡”则强调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些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是准确评估的基础环节。标准要求采用遥感影像分析、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并规定了不同区域应选择合适的采样频率和样本量。例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植被覆盖度较低,建议增加监测频次以提高数据精度。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整合多源信息,构建数据库,这有助于实现动态管理和长期跟踪。
计算模型选择
本标准推荐了几种常用的计算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牧草生物量法”、“营养需求法”以及“综合评价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牧草生物量法”主要依据单位面积上的牧草产量来估算载畜量;而“营养需求法”则从动物生长所需能量角度出发,考虑了品种差异等因素。实际应用时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实施步骤指导
为了便于操作,标准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流程:首先是现状调查阶段,需要全面了解区域内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接着进入方案设计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然后是执行落实,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最后进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策略以达到最佳效果。整个过程强调了前期准备的重要性以及后期反馈机制的作用。
监测与维护
持续性的监测对于保障草原资源的安全至关重要。标准提出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植被恢复情况、水土流失程度等方面的检查。同时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巡查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强调了公众参与的意义,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DB65/T 4886-2024草原适宜载畜量及草畜平衡测算技术规程》不仅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了权威的技术指南,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