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施用生物炭的技术要求、施用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稻田生物炭的施用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iochar Application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施用生物炭技术规程》(DB32/T 1233-2024)是江苏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田中生物炭的使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生物炭”的概念,即通过热解过程将生物质转化为富含碳的稳定固体产物。这一定义有助于区分生物炭与其他类似物质,并为后续操作提供统一的基础。
二、生物炭的质量要求
1. 碳含量:规定生物炭的碳含量应不低于75%,这是因为高碳含量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2. pH值:要求生物炭的pH值应在7到9之间,这样的酸碱度有利于大多数作物生长,同时避免对土壤原有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 密度:生物炭的密度应在0.2至0.4 g/cm³范围内,适当的密度可以保证其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匀性。
三、施用方法
1. 施用量:推荐每公顷稻田施用生物炭量为15至30吨,具体用量需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等因素调整。
2. 施用时间:建议在水稻种植前一个月内完成生物炭的施用,以便生物炭有足够的时间与土壤充分混合并发挥效果。
3. 施用方式:可采用机械翻耕或人工撒播的方式将生物炭均匀分布在土壤表面,然后进行深耕处理,确保生物炭与土壤充分接触。
四、环境影响评估
标准还强调了在施用生物炭过程中需要关注的环境问题,如防止生物炭流失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等。同时要求定期监测土壤pH值变化情况,以评估长期使用生物炭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稻田施用生物炭技术规程》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实际应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