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南京市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的分类与编码规则。本文件适用于南京市国土空间相关的调查、规划、用途管制及管理活动。
Title: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 Rules for Territorial Space Investigation, Planning, and Land Use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226-2024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分类及编码规则》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国土空间调查、规划和用途管制中的用地分类与编码。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第一部分:总则
条文解读
本部分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标准适用于南京市行政区域内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等工作的用地分类与编码。其核心在于统一分类体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标准要求分类应科学合理,既要满足当前管理需求,又要具备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用地分类
条文解读
用地分类是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分为两大类:一级类和二级类。一级类包括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其他土地三大类。其中,建设用地进一步细分为城乡建设用地、区域基础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等二级类;农用地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其他土地则涵盖水域、未利用地等。
例如,“城乡建设用地”下设城镇住宅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子类别。这种细化有助于更精准地描述土地用途,为后续的土地使用规划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用地编码规则
条文解读
用地编码采用层次码结构,由字母和数字组成,共分三层。第一层表示一级类,第二层表示二级类,第三层表示具体小类。例如,“C1”代表建设用地,“C11”代表城镇住宅用地,“C111”可能指代城市中的普通住宅区。
编码规则强调唯一性和稳定性,确保每一块土地都有唯一的编码标识。这种编码方式便于信息化管理和数据交换,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四部分:实施与监督
条文解读
标准明确了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以及监督检查机制。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标准开展工作,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此外,还鼓励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
总之,《DB3201/T 1226-2024》作为一项具有指导意义的地方标准,在推动南京市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统一了全市范围内土地资源管理的标准框架,也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