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绒螯蟹与河川沙塘鳢池塘套养的环境条件、放养前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华绒螯蟹与河川沙塘鳢池塘套养生产。
Title:Technical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Polyculture of Chinese Mitten Crab and River Perch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72-2025中华绒螯蟹与河川沙塘鳢池塘套养技术操作规程》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两种水产品种混养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池塘选择:规定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池塘底部以泥质或砂质为主,水深保持在1.2-1.5米之间。这一要求旨在确保中华绒螯蟹和河川沙塘鳢都能获得适宜的生存环境,其中水深的控制尤为重要,过浅会影响螃蟹的生长,过深则不利于沙塘鳢的活动。
2. 放养密度:中华绒螯蟹的放养密度为每亩400-600只,而河川沙塘鳢的放养密度为每亩1500-2000尾。合理的放养密度能够有效利用养殖空间,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竞争压力过大,同时也能保证足够的食物供应,提高成活率。
3. 饲料投喂:饲料投喂需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饲料种类包括植物性饲料如豆饼、玉米粉等以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糜、螺蛳肉等。特别是在中华绒螯蟹蜕壳期间,要增加钙质含量高的饲料比例,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4. 水质管理: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并采取措施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通常情况下,每月需进行一次换水作业,每次换水量约为池塘总水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在高温季节还需适当增加增氧设备的使用频率,防止缺氧现象发生。
5.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对池塘进行全面消毒处理。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切勿滥用药物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清理残饵和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整洁。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一些核心的技术要点,对于从事此类水产养殖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严格执行这些规定,可以显著提升养殖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