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兴安杜鹃物候观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记录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兴安杜鹃的物候观测及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henological Observation of Rhododendron dauric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27T 115-2025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兴安杜鹃的物候观测工作。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术语定义
本标准对“物候”、“物候期”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物候”指植物生命过程与外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所表现出的现象;“物候期”则是指特定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中出现的关键时间点。这些定义为后续观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观测内容
规定了包括萌芽期、开花期、结果期在内的多个重要观测项目。例如,在萌芽期需记录芽体膨胀至完全展开的时间节点;开花期则要关注花朵初开至凋谢的全过程。通过全面细致地记录上述内容,可以系统性地掌握兴安杜鹃的生长规律。
三、观测方法
强调采用定点定株的方式进行长期连续监测,并要求使用统一的观测工具如高精度温度计、湿度计等辅助设备。此外还指出应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观测点以获取更广泛的数据样本,确保信息准确性和代表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明确了数据整理流程:首先剔除异常值后计算平均值、极值等统计指标;其次结合气象资料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年度报告提交相关部门用于科研及保护决策支持。这一步骤有助于提高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质量控制措施
提出建立严格的质控体系,包括定期校验仪器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开展内部审核等环节。同时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外部评估,以此保障整个观测过程符合标准化要求并持续改进。
六、成果应用方向
鼓励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态旅游规划、物种保护策略制定等多个领域。比如根据花期预测结果合理安排游览路线避开人流高峰时段;或者利用历史数据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该物种生存状况变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以上是对《DB2327T 115-2025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