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要求和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大庆市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Daqing Spong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Guide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6T 192-2024 大庆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是大庆市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而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深入解读:
一、总体要求
标准指出,海绵城市规划应遵循生态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结合大庆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体系。这表明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避免采用一刀切的做法。
二、目标与指标
标准明确了海绵城市的主要目标包括: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面源污染削减率不低于50%,内涝防治重现期达到50年一遇等具体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可衡量、可评估。
三、规划布局
在规划布局方面,强调要结合城市水系网络,合理安排滞蓄空间,形成“蓝绿交织”的空间格局。例如,在城市新区建设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面积,并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等方式增加雨水渗透能力;而在老城区改造中,则侧重于利用现有设施进行功能提升,如改造硬化路面为透水材料铺设等措施来改善排水条件。
四、设施设计
对于具体的海绵设施,如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比如,雨水花园的设计深度一般为30-50厘米,植物选择上宜选用耐旱、抗逆性强的本土植物品种;下凹式绿地的有效调蓄容积不得小于计算值的70%;植草沟的最大坡度不应超过5%,并且其底部应设置防渗层以防止地下水污染。
五、监测评估
为保障海绵城市的长效运行,标准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机制的重要性。要求各建设项目完成后需定期对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上报至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综上所述,《DB2306T 192-2024 大庆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从宏观到微观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为推动当地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