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薯繁育体系、种薯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Virus-free Potato Seed Pot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2T 134-2025《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规范和提升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脱毒种薯”的概念,即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去除植物体内病毒后培育出的健康种薯。这一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确保了行业内对“脱毒种薯”的统一认识。
其次,在“种薯繁育体系”中强调了三级繁育制度的重要性,即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三个层次的严格区分与管理。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控制种薯质量,保证从源头上减少病害传播的风险。例如,原原种主要用于科研及示范推广,而生产种则直接面向市场供应,每一层级都有其特定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操作规范。
再者,“种薯生产环境条件”部分规定了适宜的生态环境对于种薯生产的必要性。包括土壤类型、pH值、有机质含量等自然因素以及灌溉水源、空气质量等人造因素都必须符合标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种薯产量,还能有效避免因不良环境导致的品质下降。
此外,“种薯生产技术要求”部分详细描述了从种薯的选择到收获全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点。比如,在种薯选择上需优先选用无病斑、无虫害的健康植株作为母本;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密植,并注意适时追肥浇水以促进生长发育;在采收时则要避开雨季,防止机械损伤影响储藏效果。
最后,“种薯检验与检疫”环节指出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测体系,定期对种薯进行病毒检测和其他病原体筛查。只有经过严格检验合格后的种薯才能进入流通领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使用者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安全。
综上所述,《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通过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流程,为我国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各相关单位和个人应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