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红松人工幼林改建果林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验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红松人工幼林改建为果林的生产活动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verting Young Artificial Red Pine Forests into Nut Orchar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9T 007—2025 红松人工幼林改建果林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关于红松人工幼林改建果林的重要技术标准。以下选取其中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范围内,对郁闭度在0.6至0.8之间的红松人工幼林进行改建作业。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地域性和适用条件,确保改建工作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下开展。
2. 改建原则:改建应遵循生态优先、经济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要求包括保护原有植被、合理配置果树种类和密度、兼顾短期收益与长期生态效益等。这为改建提供了总体指导思想,强调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理念。
3. 树种选择:建议选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果树品种。如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作为主要改造对象。此条文旨在通过科学选种提高果树成活率及产量稳定性,同时减少后期管理难度。
4. 抚育措施:在改建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比如修枝整形、松土施肥等。特别是对于保留下来的红松植株,要定期修剪枯枝败叶,保持良好通风透光环境。这些细节操作有助于促进整体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5. 病虫害防治: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问题。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或物理方法代替化学药剂施用,以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此举不仅有利于保障果品质量安全,也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
6. 采收管理:根据不同果树类型制定合理的采摘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流程。例如,在果实成熟期前一周停止灌溉,避免裂果现象发生;收获后立即清理场地,防止残留物成为病原体滋生地。这些具体做法能够有效提升果实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该技术规程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实际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林业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共同推动我省果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