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山丘陵地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作业流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地区坡耕地的保护性耕作实施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lope Farmland in Low Mountain and Hilly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163-2025《低山丘陵坡耕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低山丘陵地区坡耕地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规范。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土壤覆盖要求
条文指出,在进行保护性耕作时,应确保坡耕地表面有适度的作物残茬或地膜覆盖。这不仅能够减少土壤侵蚀,还能有效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具体而言,覆盖度应不低于70%,以防止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
2. 耕作深度规定
技术规程强调耕作深度应控制在15至20厘米之间。这样的深度既能有效翻动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又不会破坏深层土壤结构,避免对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土壤,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耕作深度。
3. 轮作制度建议
规程提倡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比如将豆科植物与禾本科作物轮换种植。这种做法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含量,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建议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深松作业,以恢复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4. 灌溉管理措施
在灌溉方面,规程建议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这些方法能显著降低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外,灌溉时间应避开强降雨天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径流损失。
5. 环境保护考量
最后,规程特别提到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例如,在使用化肥和农药时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尽量选择环保型产品,并采取科学施用策略,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该标准中几个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