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土地农用土壤肥力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指标体系、采样方法、检测方法及评价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黑土地农用土壤肥力的评价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ertility Evaluation of Arable Black Soil in Black Soil Reg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1T 214-2024 黑土地农用土壤肥力评价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针对黑土地这一特殊土壤类型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为科学评估黑土地的肥力状况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关键条款包括: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方法
标准规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称取适量风干土样,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和重铬酸钾溶液,在175℃条件下加热消解,通过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来计算有机碳含量,再乘以校正系数得到有机质含量。此方法能够准确反映土壤中有机质的实际水平,为后续施肥决策提供依据。
二、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根据土壤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将土壤肥力划分为五个等级:极贫瘠、贫瘠、中等、肥沃和极肥沃。例如,当土壤速效氮含量低于60mg/kg时判定为极贫瘠;而含量在180-220mg/kg之间则属于肥沃级别。这种分级有助于农民直观了解自家耕地的肥力状况,并据此调整种植结构或施肥方案。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了一个包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学特性在内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物理性质主要考察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化学性质则关注pH值、盐分含量等;生物学特性包括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等。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土壤的整体健康状态。
四、采样与检测要求
明确指出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地块内,并且每个采样单元面积不得小于10平方米。同时强调样品采集后需立即密封送至实验室,在48小时内完成所有必要的前处理工作。此外还特别强调了不同深度层次(如耕层、心土层)取样的重要性,因为各层土壤的肥力特征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五、结果表达形式
推荐使用雷达图或柱状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各项指标的结果。并且建议将评价结论分为“适宜”、“较适宜”、“不适宜”三个档次,便于使用者快速做出判断。另外,还鼓励结合遥感影像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动态监测网络,实现对黑土地肥力变化趋势的长期跟踪研究。
以上内容只是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涵盖了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对于维护宝贵的黑土资源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