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蚕小蚕共育的环境要求、设施设备、蚕种选择、饲养技术、病害防治及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桑蚕小蚕共育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kworm Young Larvae Rea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桑蚕小蚕共育技术规程》(DB5306/T 151-2025)是云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桑蚕小蚕共育的技术要求。以下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小蚕共育: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专业人员集中饲养从蚁蚕到三龄蚕的过程。这一过程强调了专业性和集约化管理,确保小蚕健康生长。
2. 共育室:用于小蚕共育的专用设施,需满足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共育室的设计直接影响小蚕的生存环境,因此其建设标准尤为重要。
二、共育前准备
1. 共育室消毒: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洁并消毒,确保无病原体残留。消毒是防止疾病传播的关键步骤,应采用高效、安全的消毒剂。
2. 蚕种催青:催青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湿度,确保孵化整齐。催青质量直接关系到小蚕的质量,因此需要精确调控环境参数。
三、共育管理
1. 温湿度控制: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相对湿度在75%-80%之间。适宜的温湿度能够促进小蚕正常发育,减少疾病发生。
2.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不超过3万头四龄蚕。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避免因密度过高导致的不良影响。
3. 喂养频率与量:每日喂养4次,每次投喂新鲜桑叶,保证充足但不过量。科学的喂养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小蚕的成长速度和成活率。
4.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小蚕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处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保障小蚕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
四、共育结束
1. 转化饲养:将五龄蚕移至农户自行管理的大蚕阶段。此阶段需指导农户掌握正确的饲养方法,确保后续养殖顺利进行。
以上内容是对该标准中关键部分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从而提高桑蚕养殖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