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液氨贮存和使用单位环境风险防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液氨贮存和使用单位的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Risk Prevention of Ammonia Storage and Usage Uni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229-2025《液氨贮存使用单位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液氨贮存与使用的环保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总则部分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所有涉及液氨贮存和使用的企事业单位,旨在通过加强环境风险管理,减少液氨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2. 技术要求:规定了液氨贮存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维护以及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二、贮存设施要求
1. 储罐选型:推荐使用双层壁储罐,并配备液位计、温度计等监测设备。双层壁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因腐蚀等原因导致的液氨泄漏事故。
2. 防渗措施:地面及地下部分需采取防渗漏措施,确保一旦发生泄漏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三、安全间距与防护措施
1. 安全距离:明确指出液氨储罐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为50米以上,具体数值依据实际条件确定。
2. 围堰设置:要求在储罐区周围设置不低于1米高的围堰,用于收集泄漏出来的液氨液体,防止其扩散到周边环境中。
四、操作管理规范
1. 日常巡检: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储罐外观、阀门状态、管道连接处是否有异常情况等。
2. 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紧急状况时能迅速有效地处置。
五、环境监测
1. 空气质量监控: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检测空气中氨浓度变化趋势,当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报警。
2. 地下水监测井布置: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合理规划地下水监测点位置,在每个方向上都应设置至少一个监测井,以便于掌握地下水体受污染状况。
六、废弃物处理
1. 残余物回收利用: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应当尽量加以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
2. 不可回收废物处置: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则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存放直至最终合法处置为止。
以上就是对DB14T 3229-2025《液氨贮存使用单位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规范》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