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鸵鸟屠宰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卫生管理及产品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鸵鸟屠宰加工企业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strich Slaughter and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1T529-2024《鸵鸟屠宰加工技术规范》是河北省首个专门针对鸵鸟屠宰加工制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对鸵鸟屠宰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首先,在原料鸵鸟的选择上,标准要求健康无病、体重在40-60公斤之间、年龄在8-12个月龄的鸵鸟为最佳屠宰对象。对于病死或来源不明的鸵鸟严禁用于屠宰加工。
其次,在屠宰前的准备工作中,标准规定要对鸵鸟进行静养,时间不少于12小时,并且在此期间不得喂食,但需提供清洁饮水。同时,还应对鸵鸟进行淋浴清洗,以保持其清洁卫生。
在屠宰过程中,标准强调要采用电击晕方式,电压控制在70-90伏特,电流强度为1.5-2安培,时间为2-3秒,确保鸵鸟迅速失去知觉。之后立即放血,放血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
对于胴体处理,标准指出要将鸵鸟倒挂沥血,温度控制在15℃以下。然后进行脱毛处理,注意避免损伤皮肤。内脏取出时要完整,不得破坏胆囊,防止胆汁污染胴体。
在冷却环节,标准要求胴体在宰后1小时内进入预冷间,温度控制在0-4℃,冷却时间为12-18小时,使胴体中心温度降至0-4℃。冷却后的胴体应在冷藏库中存放,温度保持在-18℃以下。
此外,标准还对屠宰设备的清洗消毒提出了严格要求,规定每批次屠宰结束后都要彻底清洗设备,并用有效氯浓度为200-300mg/L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最后,标准强调在整个屠宰加工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都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这些关键条款构成了DB1301T529-2024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提高鸵鸟屠宰加工的质量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