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环境气象对PM2.5影响评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PM2.5相关的环境气象影响评估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eteor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 PM2.5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65-2025《环境气象影响评估规范》中关于PM2.5的评估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涉及PM2.5评估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在标准的第4章“基本规定”部分,明确指出环境气象影响评估应包括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来源解析及传输路径等内容。这表明PM2.5的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单一指标的监测,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第5章“评估方法”中特别强调了采用源解析技术对PM2.5来源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具体而言,源解析方法应能够区分出本地排放与区域输送对PM2.5浓度的影响比例,并且要求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源解析工作。这一要求旨在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在第6章“数据采集与处理”部分,明确了PM2.5监测站点布设的原则。例如,监测点应当覆盖城市建成区、工业集中区以及交通繁忙路段等重点区域,以保证监测数据能够全面反映不同功能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同时,还要求所有监测仪器必须经过校准并保持正常运行状态,确保数据质量可靠。
最后,在第7章“报告编制”中提到,评估报告中应包含PM2.5污染特征描述、主要污染源识别结果以及改善建议等内容。特别是对于超标情况下的分析,需深入探讨可能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具体对策。
通过以上对关键条款的解读可以看出,《环境气象影响评估规范》从多个角度系统地规范了PM2.5评估工作的开展流程和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环境保护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