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科尔沁沙地冬黑麦复种饲用燕麦的栽培技术要求,包括种植环境、品种选择、播种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在科尔沁沙地地区进行冬黑麦与饲用燕麦复种的农业生产活动。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inter Rye and Fodder Oat Relay Cropping in科尔沁 Sandy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837-2025科尔沁沙地冬黑麦复种饲用燕麦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科尔沁沙地特殊生态环境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1. 土壤准备
根据标准规定,土壤准备应包括深翻和改良。深翻深度需达到30厘米以上,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结合施用有机肥,每公顷推荐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不少于30吨,这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基础保障。
2. 品种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且高产优质的冬黑麦和饲用燕麦品种。具体来说,冬黑麦应具备耐寒、抗倒伏特性,而饲用燕麦则要求高蛋白含量及良好的再生能力。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个人经验选择合适的品种组合。
3. 播种技术
播种密度直接影响产量与质量。标准建议冬黑麦的行距保持在20至25厘米之间,播深控制在3至5厘米;饲用燕麦则可适当放宽行距至30厘米左右,播深同样为3至5厘米。此外,在播种前要确保种子经过精选处理,并采用机械播种方式以保证均匀度。
4. 田间管理
包括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对于水分管理而言,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灌溉,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更需注意补水频率。至于病虫害防治,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法,比如释放天敌昆虫或者喷洒植物源杀虫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5. 收获与储存
当冬黑麦籽粒成熟度达到80%以上时即可开始收割;而对于饲用燕麦,则应在抽穗期至乳熟期期间完成采收。收获后的物料应及时晾晒干燥,并妥善存放于通风良好且防潮的地方,防止霉变影响品质。
以上内容基于DB15/T 3837-2025标准中的核心要点展开分析阐述,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程,从而有效提升科尔沁沙地地区冬黑麦与饲用燕麦的栽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