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悬铃木主要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原则、调查方法、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悬铃木有害生物的防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ajor Pests of Platanu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5T 74-2025《悬铃木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悬铃木有害生物的科学防治。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虫害监测
标准要求定期对悬铃木进行病虫害监测,包括观察叶片、枝干和根部的状态。特别强调了使用诱捕器捕捉害虫成虫的方法,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例如,在每年的4月至9月期间,应每半月检查一次,及时发现并记录害虫种类及数量。
2. 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倡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对于蚜虫等常见害虫,建议在春季新梢萌发时喷洒低毒性的杀虫剂,并结合人工摘除受害严重的叶片。此外,还鼓励种植抗病品种或设置隔离带来减少病原传播。
3. 生态调控
强调通过改善林地生态环境来增强植物自身抵抗力。这包括合理修剪树枝,保持通风透光条件良好;适时灌溉施肥,促进树木健康成长;以及保护天敌昆虫如瓢虫等自然控制害虫数量。
4. 安全用药原则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必须遵循安全用药原则。首先需要确定最佳施药时间,通常是在害虫初孵期或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其次要选择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农药产品;最后还需注意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产生抗性问题。
5. 档案管理与效果评估
要求建立详细的田间作业记录档案,包括每次防治活动的时间、地点、所用材料及其用量等信息。同时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效果评估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管理方案。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它们涵盖了从预防到治理再到后期评价的主要环节,为有效防控悬铃木主要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