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岭公路隧道绿色施工信息化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成果应用。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山岭公路隧道绿色施工信息化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based Monitoring of Green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 Road Tunnel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5/T 2230-2024 山岭公路隧道绿色施工信息化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部福建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山岭公路隧道在绿色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监测工作,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条文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中明确了一系列专业术语如“绿色施工”、“信息化监测”等,这些定义为后续条款提供了基础理解框架。例如,“绿色施工”是指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2. 绿色施工管理
- 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详细的绿色施工计划、定期评估施工现场环境影响以及采取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特别强调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合理处置。
3. 信息化监测系统建设
- 规定了信息化监测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要求。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及预警等功能,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此外还提到,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全面覆盖。
4. 监测内容与频率
- 明确了需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围岩变形情况、支护结构状态、地下水位变化等。对于不同阶段(初期开挖、中期支护、后期衬砌)设置了相应的监测频率,以确保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5. 应急预案与应急响应
- 要求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当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启动相应程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6. 培训与教育
- 强调了对参与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及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以上只是部分内容摘录与简要说明,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项规定。希望本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