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下黑木耳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与制备、耳床准备、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林下黑木耳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Understory Black Fungus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70-2025《林下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北省承德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林下黑木耳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承德市范围内利用林地资源栽培黑木耳的技术操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种类,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术语和定义
1. 林下黑木耳:指在森林或林地环境中种植的黑木耳。
2. 栽培基质:用于培养黑木耳的物质基础,如木屑、秸秆等。
这些术语的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便于执行标准时保持一致性。
三、生产环境要求
1. 地块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
2. 空气质量: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不得超过0.15mg/m³。
3. 水质条件:灌溉用水的pH值应在6.5-7.5之间。
4. 土壤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无重金属超标现象。
上述环境要求旨在创造一个适宜黑木耳生长的良好生态条件,同时避免外界有害因素的影响。
四、菌种选用与处理
1. 菌种来源:优先选用本地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好的优良品种。
2. 菌种处理:接种前需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并置于恒温条件下培养至适龄期。
这部分内容强调了菌种选择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管理方法,以提高出耳率和品质。
五、栽培管理
1. 播种时间:春秋季均可播种,但春季播种更有利于全年产量分布均匀。
2. 温湿度控制:发菌阶段温度保持在22℃-26℃之间,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0%。
3. 光照管理:适当增加散射光照射,促进子实体分化。
4. 通风换气:定期开窗通风,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病害发生。
5. 水分供给:采用滴灌方式定时定量供水,避免积水。
通过合理安排播种时机及精细化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黑木耳的整体品质。
六、采收与贮藏
1. 采收标准:当耳片完全展开且边缘稍显卷曲时即可采摘。
2. 贮藏条件:鲜品冷藏于0℃-4℃环境中,干制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及时收获并妥善保存对于保持产品新鲜度至关重要。
七、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手段代替化学农药喷洒,减少环境污染风险。
此条款体现了该标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林下黑木耳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为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